Outopia联名中国火箭,户外品牌抢着“上天”

2025-05-13 00:29:27
2024年以来,越来越多户外品牌通过联名、开门店、赞助代言等方式抢滩中国市场。

文|马莲红

5月9日,中国新兴越野跑品牌 Outopia(遨托邦)携手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中国火箭),发布了一组以“火箭工程师户外作业环境”为蓝本的联名系列。Outopia希望通过这组强调“工程级性能”的装备,建立起品牌在专业科技领域的话语权。

在中国户外市场持续升温的当下,联名、代言、开店已成为品牌争夺用户心智的“标配动作”。据体育大生意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就有超过十个户外品牌密集进入中国市场。从越野跑鞋到城市冲锋衣,从几百元普品到上万元的高端货,户外品牌正在不同价格带和使用场景中卡位竞争。

而Outopia正是这股新势力中颇具代表性的样本。它们从何而来?又为何频频引爆关注?


2024年以来新进市场户外品牌不完全统计

新户外品牌从哪里来?

观察这批新进品牌,不难发现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北欧品牌组团来华。过去一年,“北欧户外军团”的品牌集体入华:瑞典的Craft、Haglöfs(火柴棍),挪威的Norrøna(老人头),以及冰岛的66°North。在欧洲,这些品牌拥有数十年甚至百年历史,以“高性能、强功能”著称,在中国滑雪、徒步、露营圈层也已有所积累。

它们大多主攻高端市场。例如,Norrøna与66°North的主力产品售价普遍在千元以上,锁定精英户外用户和中高净值人群。

2.户外“老炮”创立新锐品牌。另一类新品牌,则由资深运动玩家或顶尖越野跑选手创立。他们通常强调“材料 + 专业测评”,以产品力对标传统头部品牌,专注打动核心运动用户。

比如:Outopia,2021年成立于上海,由一群越野跑爱好者创办,创始人侯曦与Aaron Jackson等人均有Under Armour、Black Diamond、Lululemon、LVMH等国际品牌背景。


norda,加拿大品牌,强调环保材料与场景实测;(往期相关文章链接:加拿大norda进中国,40家越野跑品牌“谁更野”?)

NNormal,由“越野之王”Kilian Jornet与西班牙百年鞋企Camper联手打造。(往期相关文章链接:越野跑天王倾力打造,不一般的NNormal终于跑进华夏大地)

这一代新锐品牌成立时间多在2020年后,产品聚焦跑鞋、越野装备等垂类技术壁垒,面向高频使用的中产跑团社群,兼具技术创新与圈层号召力。事实上,近年来由知名路跑运动员、爱好者创立的跑步品牌越来越多,例如HOKA、Altra、On,已经成为体育用品行业颇有规模的竞争者。


3.传统巨头上新“户外分身”。第三股力量来自传统运动品牌的“户外化”动作——他们借助既有资源优势,加速在户外市场跑马圈地。

例如,Nike ACG 和 Adidas Terrex 等国际品牌支线已全面上阵;本土巨头中,安踏旗下“安踏冠军”聚焦越野装备,李宁则通过“李宁户外”系列,将品牌从运动向生活方式延展,试图打造“国潮户外”的全新叙事。

这些新旧品牌构成了2020年以来中国户外赛道的新势力版图,可以预见的是:中国已不再只是全球户外品牌的“销售渠道之一”,而已经被视为新的品牌起点与核心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十年前靠代理卖货的单一路径,如今国际户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方式已经十分多元。

第一种是由渠道零售商全权代理的“品牌运营式合作”。中国最大的运动零售运营商滔搏近两年明显加码户外类目,2024年5月正式拿下 norda的中国市场独家运营权,不久前又拿下了Norrøna在中国市场的独家运营权,就在5月12日,滔搏宣布拿下又一跑步品牌soar的独家运营权。据可靠消息,滔搏近日将官宣另一个跑步品牌的代理消息。


第二种路径是直接组建中国团队,由国际品牌委托本地经理人负责。例如HOKA、Brooks均采用此类方式,强调品牌独立性与长期在地运营。

第三种则是通过合资公司推动在华业务落地。2024年,港股上市公司非凡领越宣布与莱恩资本组建合营企业,在大中华区引进并运营瑞典百年户外品牌 Haglöfs(火柴棍)。非凡领越由李宁家族控制,李宁本人为公司执行董事。尽管李宁方面声明不直接参与品牌管理,但显然,这笔投资被视为李宁集团布局户外领域的重要一步。目前火柴棍已经在北京、上海开设公司。(往期相关文章链接:收购瑞典百年品牌Haglöfs火柴棍,李宁杀入“户外圈”)

对三夫户外来说,合作模式也变得更多元。目前来看,三夫户外旗下品牌矩阵分为四类,一类是自有品牌。三夫通过收购运营运动黑科技品牌X-BIONIC加强了自有品牌阵营,拥有X-BIONIC、X-SOCKS、SANFO PLUS、ANEMAQEN、SANFO、KIDSANFO等自有品牌,二是独家代理,代理CRISPI、HOUDINI、Marmot(土拨鼠)、DANNER、MYSTERY RANCH、LA SPORTIVA等经典国际户外品牌,三是传统经销,经销300+户外知名品牌,超8000余个SKU,产品品类涵盖户外运动及日常商务休闲等多类场景。四是合资公司运营,三夫户外和Klattermusen(攀山鼠)的合作便是通过合资公司来进行的。

2024年,三夫户外完成品牌组织架构调整,分别成立X-BIONIC品牌运营事业部,HOUDINI+CRISPI品牌运营事业部,LA SPORTIVA+MYSTERY RANCH+DANNER品牌运营事业部及户外渠道运营事业部,实现品牌化运营战略。

中国户外市场进入“多品牌叙事”时代

大量新玩家涌入,让户外赛道变得空前热闹,KOL、顶尖运动员、领先户外赛事均成为抢手资源。

品牌借签代言、招募越野跑选手、高山攀登、赞助赛事等,证实自己在户外领域的专业性。户外装备如同汽车,专业性极强,是紧急时刻保护生命的关键,为了取得消费者信任,户外品牌必须证实自己的专业性。

这也导致了一个与跑步同样有趣的现象——你可以在不同的活动看到同一拨KOL“站台”,也会发现同一个运动员经常更换品牌赞助商。


或许有人会问:“这么多户外品牌,中国市场有这么大吗?”

在笔者看来,中国户外市场正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大众对户外装备的认知才刚刚觉醒——恰如冲锋衣因为抗风成为北京市服、户外轻量化背包成为短途出差优选、速干T恤成为出汗星人夏日“神衣”,越来越多人切实感受到专业户外装备的好处,也意味着户外正跳出“传统户外”场景,未来中国户外用品市场也因此有了更多想象空间,此时正是户外品牌占位的好时机。(伯希和递表、三巨头争霸:2700亿户外市场谁主沉浮?)

事实上,从2020年起,中国户外市场就迎来了“多品牌”时代。从滑雪、徒步到越野跑,各赛道的专业用户与泛运动人群正在被区分出来。这是一个市场刚刚破圈、标准尚未固化的阶段。在这样的窗口期,无论是百年北欧品牌、传统运动品牌,还是新锐国产玩家,都在用联名、价格带、产品技术与内容策略讲述各自的品牌故事。

谁能真正打动中国用户,还要看下一场越野赛、下一次小众运动浪潮,以及用户钱包的选择。

注:本文所用图片来自各品牌公开资料

登录后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