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杨复出、许昕创业,奥运冠军缤纷“下半场”

来源于 体育大生意 2024-09-03 09:04:17
运动员退役后开启新生“下半场”,主要需要两部分工作的帮助。

《共同体》是中国之声决胜时刻联合体育大生意推出的体育商业主题对话节目,以“求同存异,聊聊大家共同关心的体育热点话题”为口号,每周一期,逢周五晚上10:00于中国之声《决胜时刻》栏目期间播出。

中国游泳名将孙杨近期正式回归,除了收获赛事冠军之外还有新的代言合作到手,即将33岁的他仍有不俗的商业价值。但与很多接近职业生涯暮年的运动员一样,他也要面对关于转型的问题,以顺利完成从竞技选手过到退役后生活的过渡。8月30日,第166期节目讨论运动员开启“下半场”的方式。参与的“闲话者”是中国之声记者张闻,外星人体育CEO郭晶,体育大生意高级作者林苑。

本文为本期节目精华摘录。

孙杨人气急速回升

张闻:孙杨近期正式复出,除了全国夏季游泳锦标赛400米自由泳冠军,还迅速收获两笔商业品牌代言。目前孙杨已宣布向2025年的十五运会发起冲击。不过他今年就要满33岁了,要出战四年后的洛杉矶奥运会需要克服重重险阻。这意味着随着他日益逼近职业生涯暮年,留给他的大舞台也逐渐稀缺。在这样一个节点上,看上去孙杨还是存在一定的商业价值,今天我们就以此为契机,来探讨一下国内运动员退役前转型、退役后持续经营个人影响力的门道。

首先想请两位聊聊对孙杨目前商业价值的看法。巅峰时期的他身上又不少国际级或国民级的品牌的代言,现在经历了较长的空窗期后,他争取更多代言的可能性应该如何评估呢?

林苑:我们首先看到,孙杨复出后目前处于一个人气急速回升的阶段。社交网络上有很多奥运冠军、泳帝、天生游泳圣体的关键词与他联系在一起;然后他在巴黎奥运会期间又参与了多档媒体节目的录制,与中国游泳队本身的巨大声量互相加持;还有他和妻子张豆豆的联动,也有不少人津津乐道。整体来说,人们对他复出持积极态度的比例比较高,他得到的关注也可能超过了不少近年一直在体坛活跃的运动员。

然后我们也看到,其实近几年孙杨在商业活动的范畴里保持着较高活跃度,参加了直播带货和各种商务活动,杭州亚运会期间也得到汽车品牌商务合作的机会。这意味着他参与商业营销的经验、他对消费者的心智占领都没有中断,现在可以说有能力再深度开发一些过去合作经验丰富的品类的对接机会。

当然,他最终能否收获更多代言,要看匹配度、市场需求、品牌策略等多方面因素,但就最近复出的情况而言,孙杨可以说同时取得场内外的阶段性胜利。同时他也可能给浙江游泳队直接导入了团队方面的商业价值。

郭晶:运动员走进职业生涯末期时,整体上获得大品牌大合同的机会相对更少,但如果这个人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依然是顶流,那又会重新抬升他们的合作机遇。同样用游泳的情况作为说明,从年龄来看,汪顺理论上是进入职业生涯末期,巴黎是覃海洋、张雨霏他们挑大梁。但是因为汪顺过去的成绩底气,加上个人不俗的形象,他获得大品牌合作的机会,却又不一定少于其他人。


外星人体育助力携程旅行签约4名00后优秀中国选手

所以放在大范围来看,暮年的运动员的商业价值大概率比不上盛年的运动员。但具体到某位运动员的话,其商业价值的高低并没有那么绝对。运动员商业价值的重要维度来自成绩和形象,形象方面包括外貌层面上和公众评价层面上。如果这两方面都在保持得很好,暮年运动员自然也会继续拥有很多商务合作机会。

国内运动员难获长约

张闻:商务合作的形式有很多,有的是长合同,有的是短合同,有的只是出席某项商业活动。运动员要获得四五年这种长度的合同容易吗?

郭晶:这种合同也会出现,但多数存在于特定品类,例如服装。

张闻:我问这个问题,其实像借以向听众阐述一个有点残酷的商业事实——很多品牌与运动员签的是短约甚至单次活动约。因为运动员的曝光具有周期性,品牌会在奥运会期间押宝某些队伍和运动员,以更少的投入换来更好的曝光率,所以只签订短时间的合同,有的可能只是覆盖奥运前后几个月的短期协议。这是大部分两年或者四年才会大曝光一次的运动员,比较常见的获得合同的方式。职业化程度较高的项目情况会好一点,例如网球,运动员一年四季都有曝光,获得的合约会长一些。

郭晶:我个人认为,这也和很多品牌并非长期参与体育营销有关。它们可能更看中娱乐营销,相关的传播更大众化一点。而体育营销在国内起步较晚,整个池子里存在一些洼地,品牌因此比较现实,倾向于利用特定时期将特定高度的流量去跟自身达成强关联。不少品牌是每四年做一次体育营销,有的可能两年一次,在奥运年、世界杯年分别参与。这是一种纯粹跟热点走来做体育营销的思维。


汪顺在巴黎奥运会男子200米个人混合泳摘银

张闻:合同或合作市场是否跟运动员的国民度有关系,例如姚明退役后依然能经常在广告上看到他。本届奥运前后也常常看到刘翔、李娜出席活动,手上还有不少代言。这种与品牌合作的长尾效应只有在国民级的运动员才能看到吗?

郭晶:答案在某种意义上说是肯定的,因为他们在某个时代用他们的成绩和拼搏精神,展示了我们倡导的一些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所以他们会被记住与品牌的一些合作。品牌会对他们放心,相信与他们合作的效果会更好。有的广告片出来的时候,用传奇运动员来打“感情牌”,我们作为观众看了可能也会觉得内心某些柔软的部分被击中。

张闻:就像本届奥运会之前某品牌广告出现了刘翔,以及“好久不见”四个字,大家马上就回忆起一个时代,或者某个时代里的自己。这也看出运动员拥有国民度后可以反复去运营深挖个人的品牌价值。

“往哪走”是退役前的关键思考

张闻:但更多的运动员虽然成绩非常出色,却可能因为项目的特性或者其他原因,不属于国民度高的运动员。他们退役前的这个时段,是不是就是一个既要坚持运动竞技、又要为未来做打算的重要阶段?

林苑:现在是流量时代,我认为运动员要主动卖出自我宣传的这一步。他们有多年的专业积累,如果能选择适合自己的传播媒体或平台去“双向奔赴”,或者更快地起号为流量大户,自然不会缺少广告主上门。换句话说,就商业价值而言,冠军只是一个光环或头衔,要去生产与冠军相关的价值,才能发挥冠军的意义。就像不少职业运动员退役后去当解说嘉宾,但能像王濛那样引发全网轰动的人不多。她那种接地气的风格将个人的履历成功转化为商业价值。

张闻:还有邓亚萍,她退役那么多年,对于00-05后来说竞技方面的光环已经被大幅度稀释。但她依然在体育行业里找到各种解说、综艺嘉宾、代言等商业机会,这跟她退役后的积累以及个人的能力有很强关系。


邓亚萍退役后仍有频繁公开曝光

郭晶:主持人所说的这个退役前“为未来打算”的阶段,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是考虑自己日后的方向、主业。定下基调后,他和他的团队就把所有的劲儿往这个方向去使。最终他们需要有一件华丽的事件,让大家记住他。这个事件可以是比赛成绩,也可以是赛场内外做过的某些事情。这也是我们作为经纪公司,平时就要帮运动员全方位打造立体形象的原因之一。

张闻:许昕似乎是一个很好的案例,他没有参加巴黎奥运会,但在这届赛事的存在感很强。

郭晶:许昕的性格比较活泼,又非常乐于表达,当年征战国际赛场时的球风漂亮,后来上商学院……这一系列前前后后、内在外在的特质让他在这次奥运会期间也很受欢迎。

退役运动员安置机制日益完善

张闻:许昕的例子还有一个值得说的是他经营个人品牌时,采用了自己一个背后击球的动作作为标志。我个人并非乒乓球迷,所以没看到他的产品的时候还不知道他有这样的经典动作,相信很多人也不是当时就知道他这个高光时刻。但现在许昕主动放大和经营这件事情,他的个人品牌也依托于这个时刻凝聚了更多故事。林苑怎么看运动员发展自己品牌和形象的做法?


许昕个人品牌“Xuperman”

林苑:运动员对自身IP的打造其实贯彻于其职业生涯始终。我觉得近年体坛有一种新趋势,就是更多的运动员在宣布退役一段时间后复出。这样他的退役和复出分别赚取到两波流量,也是一种打造个人IP的方式。

然后我们再从传统的“退役”——也就是永久退役——的概念来说,运动员选择的可能性非常多。有的是从自身爱好、生活方式去出发,例如英国跳水运动员戴利通过社交媒体、时尚媒体发布退役消息,然后从这个消息又延伸出关于他个人品牌推出、联名的的消息,形成了一个比较自然、巧妙的转换。

国内运动员的选择,实际上在体制层面上就有比较灵活的支持。体制内退役运动员的保障体系由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安置等四方面构成,前三项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保障政策,安置则是体现运动员退役政策特殊性的地方。安置的灵活性比较强,可以走行政管理岗、进大学当老师,也可以拿到一笔费用后自主择业,自主择业的时候还有一些国家鼓励企事业单位和特殊单位照顾招聘的政策作为支持。此外,近年推行的一些体教融合政策,一方面着眼点是运动员选材和人才梯队建设,还有一个考虑就是运动员安置,让他们开辟一种走进青少年培养的积极局面。另外还有一些单位,看到运动员的专业技能有很高的价值,而且可以平移,例如射击运动员可应聘特警狙击手,堪称无缝连接。

最后结合近期残奥会开赛,也聊聊一个我看到的残疾运动员退役转型的例子。他独臂独腿,以直播带货的方式助农,一年销售额能达到800万元的级别,帮助到很多农民和残疾人朋友。期间他展现出来的毅力与农业生产工作的艰辛达成契合,打动了不少人。可见无论是什么性质的退役运动员,选好切入赛道都能找到巨大的机遇。

张闻:从您的介绍来说,帮助退役运动员转型其实有两部分工作,一部分是运动员自己的人生规划,另一部分是体制支持。前几年我跑“两会”的时候也看到很多体育界别的代表提到关于退役运动员的问题,一开始我们的思路局限于为他们提供出路,而现在开始在研究怎样将运动员退役后的规划前置到他们运动生涯晚期来考虑。

今天跟各位探讨了运动员开启美丽“下半场”的各种关键要素。刚过去的奥运会里,我们被运动员的励志故事所感动,他们为我们的人生带来新的正向力量。但运动员付出那么多、给我们创造那么多价值后,他们自身却不可能永远处于巅峰期、永远活在奥运月,所以希望有更多人来研究、体育行业更积极地关注,怎样让运动员日后的人生故事讲得更完整。感谢两位参与本期节目,我们下期再会。

注:本文所用图片来自Osports全体育

登录后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