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体育C位”的题外之意

文 / 晓阳 来源于 体育大生意 2022-06-08 09:20:10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连续第二年高考作文题目出现体育元素。在2021年全国新高考I卷作文题目中,出现了“体育之效”的材料作文。
高考作文“体育C位”的题外之意

文|晓阳

每年高考作文题都引发了网上热议,在今日上午进行的全国高考语文科目中,全国乙卷作文形式为材料作文,材料内容为2008年北京冬奥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无独有偶,2022年广东高考作文题则是围绕“本手、妙手、俗手”的围棋术语进行写作。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连续第二年高考作文题目出现体育元素。在2021年全国新高考I卷作文题目中,出现了“体育之效”的材料作文。

连年出现体育元素的高考作文题,本质是让考生意识到体育健身的重要性必要性,主旨与国家推行的“双减”政策不谋而合,其意图则十分明显,提高体育的地位,引导学校、家庭和学生重视体育。

6f3c4ef581d043366b13ac028c021b77.jpg

高考作文题公布,“体育”再次C位出道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一直都是社会密切关注的问题。教育部也一直在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深入推进体育教育教学改革。

体育元素接连出现在高考试卷上,显然代表了教育部接下来前进的方向。

eee636e4a151e6d201763a2097fa1779.jpg

近年来,“体育与运动”成为了教育圈的热门话题。国外一项研究曾指出,适量的运动不但能提升体格及脑部健康,更能提高抗逆力及社交技巧。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文件指出“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形成激励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有效机制”。这一政策的出台,让体育教育又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焦点。

而每年的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则成为了体育教育发挥的最佳平台。2011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目就以当年五月的鹿特丹世乒赛为背景。中国乒乓球男队主教练刘国梁把国乒入选高考作文题目称为“幸福的烦恼”。

值得注意的是,体育并不是第一次成为高考作文的题材,2004年高考重庆的作文题是:登山运动员在8000米时停止攀珠峰,别人为他惋惜,他自己却并不后悔;2005年湖南高考作文题则为:跑的体验;2009年安徽高考作文题:赛车运动“弯道超越”之感悟。体育频繁成为高考题目与教育部要求保障学生运动时间、重视体育、提高体考成绩的大方向不谋而合。

cdc2f350e7f0860e0628aa71cd0069ee.jpg

2011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

今年的高考再次将体育元素放大,我们能看出教育部伴随着“十四五”时期体教融合的时代浪潮发力校园体育,在学习之余提高学生对于体育的认知,而体育屡次入选高考作文题只是一个开始。

此前教育部相关领导曾表示,学校的体育考试要不断总结经验,逐年增加分值,要达到跟语数外同分值的水平,云南省体育中考的分值已经开始跟语文数学外语一样都是100分。此外,体育在教学体系中位置的提升也拓宽了学生们的升学渠道以及综合素质。

c3dbce18f3e125255cb1e32cfb409cc5.jpg

可以看到,体育在高考中的地位是逐渐上升的,而高考作文的命题往往反映出当前的时代需求。如今,无论是政策还是各项配套措施,无不体现出国家对体育锻炼的重视,体育教育的价值也将得到社会更多人的关注。

聚焦“双减”,促进体教融合

目前,小学初中体育课都在大力的普及体育的基础教学,体育考试也纳入到了中考的范围内,并且分值逐渐的增加。然而高中阶段体育却逐渐被高考应试科目所替代,体育在高中便不再被重视。

6ee947a7f6ea91f7094c71b9f1bde790.jpg

高三生活被书本填满

2020年8月31日,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等八大方面提出37项举措,全方位推动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

2022年4月,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教委联合印发《北京市深入推进体教融合实施方案》,明确了深入推进体教融合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并提出具体保障措施,对如何深化体教融合做出进一步部署要求。多项重磅政策出台,把体育教育、体教融合的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体育和教育经常是被区分开来,然而,在国家大力倡导“体教融合”的阶段,体育和教育被视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体现在体育在考试和教育中地位的上升,也体现在学校对于体育重视程度的提高。

在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从今年9月起,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各年级均要开设体育与健康课,其占总课时比例为10%-11%,仅次于语文(20%-22%)、数学(13%-15%)。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73%的家长表示孩子完成书面作业时间比“双减”前明显减少,85.4%的家长对课后服务表示满意。而据《中国教育报》的调查显示,学生最喜欢的课后服务内容分别是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体育类、艺术类、科普类,分别占比18%、17%、16%、12%。

9a54d17ebce925de0080b8677e69e3bc.jpg

教育部要求设置体育与健康课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女排选手张常宁还曾建议将体育纳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省统考,这随即引发了很多学生家长的不满,这一提议甚至冲上微博热搜。(延伸阅读:我国出现体育应试化倾向?张常宁建议体育纳入高中统考引争议

张常宁表示:“要充分发挥好考试杠杆作用,抓住体育学业水平测试这个突破点,改变中考体育考试内容相对程式化的问题。”有鉴于此,张常宁提议将体育成绩作为高校录取的参考依据。《成都日报·锦观新闻》对此也发表评论,结论就是“考试不可能让孩子爱上体育锻炼”。

然而,中国学生的体质严重下滑已经是一个长期且备受关注的问题。在教育部进行的中高考改革对体育的要求中,运动技能等级作为三大要素之一,这意味着今后人才选拔的方向,将从原来智力考量的单一标准,逐渐走向德智体美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但就高考这条赛道上,体育元素已连续两年突出重围,对于教育而言,体育已经不在只具有强健体魄的作用,国家要推行素质教育,五项全面发展的决心愈强,可以说,体育在校园生活中的占比被无限放大。

注:本文所用图片来自网络

登录后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