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出现体育应试化倾向?张常宁建议体育纳入高中统考引争议

来源于 体育大生意 2022-03-12 22:39:41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73%的家长表示孩子完成书面作业时间比“双减”前明显减少,85.4%的家长对课后服务表示满意。
我国出现体育应试化倾向?张常宁建议体育纳入高中统考引争议

2022年两会圆满落幕。这是“双减”政策落地后的首届两会。据教育部此前披露的信息,在两会正式开幕前的3月2日,就已经收到了30余份涉及到双减、教育改革的提案,而在两会期间体卫艺组别的代表委员中,“双减”落地效果更是成为冬奥之外的另一大热门议题。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73%的家长表示孩子完成书面作业时间比“双减”前明显减少,85.4%的家长对课后服务表示满意。而据《中国教育报》的调查显示,学生最喜欢的课后服务内容分别是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体育类、艺术类、科普类,分别占比18%、17%、16%、12%。

但与此同时,体育、艺术等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纷纷对考试机制变革加大宣传力度,这让很多家长颇为焦虑,认为体育教育资源的差异化容易引发新的教育不公平。在本届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纷纷围绕如何科学推进体教融合、进一步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的话题积极建言献策,但在事实上形成了两种有些互斥的观点。

比如,在全国体育中考不断提升分值、不少省份从2024年将体育中考分值增加至100分的基础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女排选手张常宁建议将体育纳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省统考。这随即引发了很多学生家长的不满,这一提议甚至冲上微博热搜,张常宁则先后多次解释自己提议的初衷。而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周锋则表示,艺术、体育考试改革要谨慎推进,严防体育应试化倾向,避免体育考试成为新的不公平因素。

围绕体育考试分值提升的话题,广大学生家长辩论不休,在网上针锋相对进行辩论,张常宁甚至因此不得不多番作出解释。体育大生意在此对两位代表委员的具体观点进行系统整理以飨读者。

人大代表张常宁建议:体育纳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省统考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女排选手张常宁在两会期间表示:“要充分发挥好考试杠杆作用,抓住体育学业水平测试这个突破点,改变中考体育考试内容相对程式化的问题。”有鉴于此,张常宁提议在部分地区试点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统考中增加体育考试,并且将体育成绩作为高校录取的参考依据。

此言一出立即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很多学生家长认为这回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考试会让体育变相成为孩子的学业负担,运动寓教于乐的意义就会消失殆尽。还有家长表示,普通人的身体运动素质差异极大,不能用统一标准却要求,体育评价机制要更科学完善合理。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对此也发表评论,结论就是“考试不可能让孩子爱上体育锻炼”。《成都日报》认为张常宁的建议出发点是好的,但谈加强青少年体质健康不能空谈,得抓手落实,结合当前“双减”政策的实施,探索在考试中纳入体育科目并增加其对结果的影响,不过加强青少年体质健康是否只能抓着考试这一条路,或者考试带来的有效性是否能长久地唤起人们对体育锻炼的重视,这样的疑问显然也需要纳入考量。

在因为这一提议被推上风口浪尖后,张常宁非常诚恳地发微博对自己提议的初衷进行了耐心解释。张常宁表示,提建议的本意是为了加强青少年体质健康,不是增加考试的负担,也没有重体育轻文化的意思,只是利用考试的杠杆作用,调动以“社会,家庭,学校和青少年学生”四位一体的积极性,能够真正的意识到体质的提升对青少年的重要性,提高青少年体育兴趣,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为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体育活动方案。

体育不是用来为难学生的,体教融合后每一个青年人都将会是受益者,完整的建议内容也不止发挥考试杠杆作用这一点,有下大力气抓好学校的体育工作,增强科学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实现多样化,引导学生从内心接受,享受体育;有加强青少年公共服务体系,满足青少年健身需求与场地设施;有不断丰富青少年课外体育竞赛和活动,加强交流,满足青少年欣赏和参与高水平体育赛事的需求;有加强社会体育组织的政策引领,鼓励发展,完善制度,加强服务监管工作。

需要指出的是,张常宁目前也是南京师范大学的一名研究生,她日常学业压力并不算小,在这种情况下,她提出这一建议,其实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也符合国家关于学校体育改革的大方向。

2020年《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就已明确提出“让体育教学进一步与考试升学挂钩”。随后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启动在高校招生中使用体育素养评价结果的研究”。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在进行相关解读时表示,关于体育纳入高考的研究已经启动。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底安徽省教育厅发布了《实施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工作方案》中也提到“体育科目纳入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同时推进高校在招生测试中增设体育项目,大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修满体育学分方可毕业。”

政协委员周锋:谨慎推进体育、艺术考试改革,避免诱发新的不公平

为鼓励学生全面发展,教育部鼓励各省将体育、艺术的中考分值逐步提升,云南国内是第一个将体育中考分值增加至100分的省份,随后全国不少省市都陆续决定,从2024年将体育中考分值增加至100分。对于体育、艺术的考试分值不断提高的现象,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周锋则认为,由于传统观念对教育的桎梏、教育的功利化倾向依然严重,这导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体育、艺术方面也出现应试化倾向,进一步加剧了家长们的教育焦虑,这反而影响了“双减”政策的实施效果。

正是基于这一担心,周锋今年向全国政协提交了《关于纠正基础教育中艺术、体育教育应试化倾向的提案》。他在提案中指出,部分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艺术和体育学习的起跑线上,过早或过度地送孩子在课外参加相关训练与考级,强行要求孩子学习不喜欢的艺术技能、强迫他们考级。

此外,周锋认为,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在教学上以考试为目标,教学形式与方法比较单一。加之“双减”政策出台,艺体类校外培训机构的培训班不断升温、供不应求,而这些机构良莠不齐,有的教师资质存在一定问题。而出现这些偏差的原因,不外乎对教育的根本目的的忽视,重视分数、重视升学的功利化倾向没有得到根本扭转。

有鉴于体育、艺术应试化倾向苗头显著,周锋在提案中提交了五点应对策略,要求国家谨慎推进艺术、体育考试改革:

一、切实转变教育理念。引导全社会破除唯分数论,坚持身心健康第一、五育并举,加强对体育、艺术教育改革政策的正确宣传,营造全社会共同促进学生艺术、体育素养培养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加强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宣传、贯彻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引导家长切实履行家庭教育的法定责任,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引导其培养广泛兴趣爱好、健康审美追求,纠正 “功利化补习”、艺术体育教育应试化倾向。

三、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加强艺术、体育教师自身学科素养、育人意识与能力培养,创新教学形式与方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艺术课程要强化审美和人文素养、创新能力培养,体育与健康课程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行为、养成积极进取和遵守规则等品德。深化“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建设,强化实践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

四、改革评价体系。探索适合艺术、体育学科特点的评价模式,坚持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摒弃完全以技能型的测试来评价学生艺术学习成效的方法,探索“课程学习情况、艺术实践活动参与情况、才艺展示表现”三结合的艺术教育综合评价模式;探索体育素养评价,对学生体育意识、知识、行为、技能和成效进行全面考察。

五、谨慎推进艺术、体育考试改革。对于强化艺术、体育在学生评价中的占比等重大政策,要科学论证、慎重实施,避免诱发新的不公平因素;遵循艺术、体育自身的教育与评价规律,加强艺术和体育考试内容、方式、评价办法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与政策设计,让考试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艺术、体育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为学生的常态化学习提供正确导向。

注:本文所用图片来自网络

登录后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