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发布家门口运动空间设置导则,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参与

来源于 体育大生意 2021-08-06 12:15:44
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和市场主体以独资、合资、政企合作等多种方式参与家门口运动空间建设运营工作。
成都发布家门口运动空间设置导则,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参与

近日,成都市体育局会同市委社治委、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公园城市局共同发布《成都市家门口运动空间设置导则》,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和市场主体以独资、合资、政企合作等多种方式参与家门口运动空间建设运营工作,丰富家门口运动空间的供给模式。引进专业运营团队,试点数字化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保障家门口运动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家门口运动空间,指市民从住家或单位等经常活动的区域出发1000米(15分钟步行距离)范围内,能够便捷使用的健身运动空间。其具有4大特征:

按照上述特征,成都将形成以社区级公共体育设施为主,天府绿道和公园绿地融合植入体育设施为特色,充分激发城市“金角银边”空间体育潜力和加大存量体育设施开放共享为补充的家门口运动空间供给体系。

目前,成都已建成多个不同类型并对外开放的“家门口运动空间”,既有辐射范围广的大型体育活动场地,也有“小巧玲珑”的社区运动角,以及“体绿结合”的体育公园和绿道运动场所。

绿道运动场所↓↓↓

《导则》提出了多项目标

1、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稳步增长:2025年达2.6平方米/人,2035年达2.9平方米/人。

2、2025年,各区(市)县内50%街道/乡镇建成不少于1处室外体育活动场所,2035年,各区(市)县内100%街道/乡镇建成不少于1处室外体育活动场所。

3、2025年,各区(市)县内50%街道/乡镇建成不少于1处综合健身馆,2035年,各区(市)县内100%街道/乡镇建成不少于1处综合健身馆。

4、体育公园建设稳步推进:各区(市)县2025年建成不少于6座,2035年建成不少于10座。

5、加大存量体育设施稳步开放。

登录后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